第一章  从中文档案看兰芳公司历史

 

第一节  引言

    直到本世纪,我们殖民地政策的杰作是,未经流血冲突建立起对婆罗洲西部二十多个马来王国的统治。众所周知,多年来,当地大部分地区被华人移民潮所冲击,改变了原来平静的局面。那些勤劳的移民主要在三发(Sambas),南吧哇(Mampawa),万那(Landak)与坤甸(Pontianak)境内,即本洲西北部的所谓华人区分别建立了几个共和国。自从1854年的血战后,这些共和国(即公司)中,只有东万律(Mandor)的兰芳公司硕果仅存,同时,婆罗洲华人的所有自治也一去不复返了。

    去年被解散的兰芳公司,在18801883年间还充满生机。当时我正在西婆罗洲当中文翻译。由于职业的关系,所有政府(由专员代理)与公司首领之间的交往工作均由我经手,并且我经常在东万律逗留,因此与该地区的大多数首领有相当密切的关系。我由此想到调查公司制度与它的早期历史,尽可能从内部收集所有与本书有关的资料。

    令人遗憾的是,有关婆罗洲公司的形成、历史与组织的中文档案如此稀少。由于华人对文史的偏爱,可以肯定那些共和国都曾有过年鉴和年册。也许在185354年,即他们丧失自治权的充满屠杀、战争与死亡的年代,那些档案也遗失了。也可能它们全部或部分地被长期尘封在某个政府档案柜的角落里,以致热带蛀书虫转眼就将所有的中国纸张吞噬殆尽。在《兰芳公司历代年册》遭受同样命运以前,我抢救了它。因为我已得悉政府解散这个共和国的计划只在等待年迈的甲太刘阿生过世而已,并且也预料到华人出于对共和式自治根深蒂固的挚爱,决不会坐而待毙。受益于垂老的刘阿生的友谊,我收集到了那些资料的副本。

    年册副本的大部分是由刘阿生的女婿叶湘云抄写的。从先后传来的消息看,此人在公司解体后,对阻止他的同胞起义,避免再度流血牺牲颇有贡献。年册在有关公司的建立、早期历史与公司管理的原始机构等方面有丰富的资料。此外,还提供了早在我们政府统辖婆罗洲之前,有关华人族群的重要信息。它使我们对该公司与万那、南吧哇、坤甸地区的戴雅克人和马来酋长之间的关系,有较清楚的了解。由于其它公司均未保留任何传记,使这本年册显得更有价值。再不会有出自婆罗洲华人手笔的更有价值的历史文献流传下来了。所以,有太多的理由让我们为殖民地历史永远保留它的原样。

    读者在下面看到的荷兰语译文(指高延原著,本书保留其中文《年册》及部分注释――译者)是根据一份准确印制的副本翻译的,以便各位批评指正,使不当之处能够及时得到修改,并且文责全由兰芳历史编撰者自负。原作的风格证明了“简明是真实的表现”,它不尚修饰,不哗众取宠,行文精练,堪称佳作,足见作者语言艺术方面的天才。不难理解荷文译本在这方面颇失原韵,特别由于提供了中文原件,译文采取了意译法。考虑到对所有译文,尤其是历史译著的严谨精确的要求,我们只好忠实于句子的对译。这样一来,译文难免显得有些呆板,希望读者谅解。不过,值得宽慰的是,这么做保留了原著的某些特色。

    为了使原著的编排更符合编年史的次序,我们在个别地方作了改动。由于东万律的主要居民始终是客家人,该地区的村名(亦见附图)没有相应的马来文可供参照,所以就用客家话(广东嘉应州方言)。人名则根据其本人所属族群的方言拼写。本书所引用的中国地名,是根据所谓官话的拼音,它是中国北方省份方言,在中国被当成官方语言,欧洲人绘制的地图一般都采用这种拼法。有关中文的罗马拼音法,是根据荷兰语发音表示的。

    中文年册是按公司首领在位次序编排一份编年表,配以准确的中国式干支纪年,直到兰芳公司解体。我们似乎没有必要遵照这种形式,以下只作一个概要式的节录。

    1.罗芳伯大哥,自1777年起领导兰芳公司,1795年去世;

    2.江戊伯大哥,自1795年起在位,1799年回中国;

    3.阙四伯大哥,自1799年起在位,1803年去世:

    4.江戊伯大哥再任,自1803年在位,1811年去世:

    5.宋插伯大哥,自1811年起在位,1823年去世;

    6.刘台二甲太,自1823年起在位,1837年去世:

    7.古六伯甲太,自1837年起在位,1842年辞职回国;

    8.谢桂芳甲太,自1842年起在位,次年去世;

    9.叶腾辉甲太,自1843-1845年在位;

    10.刘乾兴甲太,自1845-1848年在位;

    11.刘阿生甲太,自1848年起在位,1876年辞职;

    12.刘亮官甲太,自1876年起在位,1880年去世;

    13.刘阿生甲太再任,自1880年起在位,1884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