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汉代的闽越国(下)――历史与传

袁冰凌

虽然闽越国距今己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但是它并没有全部湮没消失在时间的长河中。在闽越、东越国主要领地的福州和闽北地区(古称建安或建州),名胜古迹和近半个世纪的考古发现都显示了这一点。先看我们身边的福州,与闽越王无诸和他的后人有关的“越王”遗迹比比皆是。这里的政治地理中心冶山,就叫越王山,山上著名的瓯冶池也称越王井。[1]与冶山相邻的屏山,近年在省商业厅大楼工地上发现了闽越国的“万岁”瓦当和旧城遗址。以人文景观著称的于山在古代也称九日山,相传是无诸在这里大宴群臣九日,因而得名。在大庙山有闽越王庙,[2]台江茶亭祖庙是祭无诸的。此外,有传为无诸冢的王墓山,有钓龙台、郢王祠、郢王墓、余善墓、白马王庙等[3]。在福州城内还有叫“无诸城”的草市。[4]这几年在郊区新店发掘了一座完整的闽越城址。福州周边的闽侯荆溪庙后山有闽越墓,长乐有越王庙,莆田有越王台,仙游有越王城。[5]

福建文明的另一发祥地闽北也有大量闽越遗址,其中最集中的是与江西交界的浦城县,县城南面临江镇金鸡山遗址有祀东越王余善的越王庙,城北仙阳镇有东越汉阳城遗址,城东有临浦城遗址称越王山。建阳市将口镇有汉代大潭城,邵武城关东北部的平山遗址有闽越“乌板城”,有祀无诸的福民祠,[6]水北乡越阳村有越王台遗址。南平、建瓯、建宁、泰宁、崇安等地县志均载当地有越王庙、闽越祠、越王台或越王墓。最有代表性的是武夷山城村汉城遗址,经福建考古学者多年的发掘、清理和研究,在旧址上建立了闽越汉城博物馆。[7]

此外,武夷山早在秦汉时期就以它的神明“武夷君”著称于世。当地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在秦始皇二年的中秋节,武夷君和皇太姥、魏王子骞等十三位仙人在武夷山大王峰上大宴乡人,赐予美食清歌,并传言“曾孙等人安好”。[8]汉初封禅天下时,武夷君已经榜上有名,朝廷每年派遣使者以乾鱼祭祀。[9]唐宋元明各朝,武夷君都拥有享受国家祭奠的待遇,座落在大王峰南麓的冲佑观(也称会仙观)是历代帝王祭祀武夷君的地方,著名学者朱熹、陆游、辛弃疾、吕祖谦等都担任过冲佑观的提举,主持祠事。

武夷君是何等神仙而能获此殊荣呢?至今没有明确的说法。古人猜测它是寿仙彭祖的两个儿子“武”和“夷”的合称,今人演绎它可能是古代闽越族的首领。《史记》索隐顾氏案则提供了一条有意思的材料:“《地理志》云建安有武夷山,溪有仙人葬处,即《汉书》所谓武夷君。”也就是说,武夷君是葬在武夷山溪边的仙人,或是主管葬在溪边亡灵的仙人。这里“溪有仙人葬处”应该是指环绕九曲峰间悬空而挂的船棺吧,这些据碳十四测定年代距今四千年左右的棺木,成为千百年来过往行人费解的千古之谜,它或许是古代越族先民向往成仙的遗迹?长生不老是南方越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无论是秦始皇派徐福到东海寻访海上仙山,还是汉武帝听信越巫勇之关于东瓯王敬鬼长寿一百六十岁的说法,[10]武夷君是古代越人追求长生不老的仙人思想的产物,应该是一个合理的推论。魏晋南北朝以来,由于佛教和道教的影响,武夷君逐渐演变成一位主管阴司地府的神明,从各地墓葬出土的买地券可资佐证。

原载《福州大学报》2005年4月15日  
 


[1] 见宋《太平寰宇记》,明王应山《闽都记》也说:“将军山,在贡院西南,一名冶山,又名泉山,闽越故城即此。

[2] 宋林世程《闽中记》:“西汉遣使封闽为闽粤王,授册命于此。其后即此立庙。”又明正德《福州府志》有翟庄《汉闽越王庙碑》。

[3]清林枫《榕城考古略》。

[4] Edward H. Schafer:The Empire of Min. Rutland Tuttle1954.

[5] 见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福建通志.庙坛志》等书。

[6] 见《《邵武县志》。

[7] 参见杨琮《闽越国文化》,福建人民出版社,1998年。

[8] 宋祝穆《武夷山志》。

[9] 见《史记.封禅书》。

[10] 《史记.封禅书》